中国智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媒体对中国创新成果的关注以及中国制造进阶突围背后的多种因素等情况。
近期,“中国智造”的价值含量持续走高。国际上,中国的创新成果如井喷般不断涌现。
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中国可不只是在手机领域有所建树,在众多其他科技领域同样占据主导地位。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汽车出口销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的份额估计在80% - 95%之间,而且预计到2028年,全球60%的可再生能源将由中国生产。
本月初,英国广播公司发布的一则关于“中国如何在科技领域领先”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这家长期抹黑中国的媒体,此次却罕见地整篇都在介绍中国科技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除了英国广播公司,还有许多西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华尔街日报》7日发表文章称,生物医药行业在去年秋天迎来了“DeepSeek时刻”,2024年,全球大型制药公司三分之一的授权交易将来自中国。
《日经亚洲》26日报道,到2025年,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将占全球市场的约28%,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39%。
瑞士亚洲商会主席乌尔斯·卢斯滕博格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之一。在互联网、绿色能源、数字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拥有一批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且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英国媒体认为,制裁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促进了中国的创新。
对于中国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英国《金融时报》一针见血地提到,DeepSeek现象“生动地表明,限制反而能推动创新”,对中国实施日益严厉的制裁只会事与愿违。
那么,中国制造实现进阶突围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呢?
针对中国制造脱颖而出背后的原因,国外媒体和专业人士各抒己见。彭博社觉得,人才是中国科技生态系统的支柱,全球将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来自中国,而且中国科技人才比国际同行更加勤奋努力,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古普塔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创新成果。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增长,他坚信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先进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着眼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称,中国的制造业产量约占世界的33%,这一比例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还要高。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不同的实体将在不同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我们处于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去年多国政要访华时,“进厂”成为了热门选择。
随着中国制造的升级发展,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国企业身上。去年各国政要访华期间,他们最喜欢的不是游览风景,而是参观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访华政要中“进厂参观”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且他们参观的企业80%都与科技相关。
西班牙首相、德国总理等发达国家领导人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点则更为多元,除了新能源企业,还包括渔业、农业等企业。中国不仅在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上不断超越,还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发展。
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表示,例如深圳,在大约四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的城市,其数字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令人难以置信。中国的科技进步让他大为惊叹,他甚至想从上海带两个机器人回去。
中国智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汽车、太阳能、生物医药、芯片等众多领域成绩斐然,国际媒体纷纷关注。同时,国外人士从人才、产业链等多方面分析中国制造进阶的原因,并且随着中国制造升级,各国政要访华时热衷参观企业,中国还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中国在全球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链接:http://www.lverk.com/news9107.html“中国智造”令世界瞩目:国际媒体见证创新崛起,中国创新井喷:“中国智造”在多领域闪耀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