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聚焦江苏新材料产业,通过具体场景展现其发展成果,阐述江苏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进步,列举众多企业的创新突破及产业规模成就,还介绍了企业深化科技创新的计划,最后表明江苏以战略定力推动产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升。
在苏州吴中高新区的现代化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一排排精密设备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着。从那高温炉中,不断抽出泛着金属光泽的银白色纤维。这可不是普通的纤维,它名为“连续氧化铝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厚度极其纤细,甚至不足发丝的十分之一,然而,它却有着令人惊叹的性能,能够在1600℃的高温环境下依然保持性能稳定。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材料,助力新一代磁悬浮列车成功突破超导冷却技术瓶颈,还能支撑航空航天器跨越极端环境的严峻考验。这一震撼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江苏新材料产业不断向“高”攀登、向“新”前行的蓬勃态势。
江苏作为全国新材料产业的高地,始终把科技创新当作破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江苏构建起了一套“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建设了15家新材料领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积极推动西工大、东南大学等高校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科研机构形成协同网络,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策源支持。就拿连续氧化铝纤维来说,它的技术突破意义非凡,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带动江苏形成了从特种纤维到复合材料,再到终端装备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省新材料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超过5万件,在纳米材料、高性能合金等20余个细分赛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当我们走进江苏企业的生产一线,仿佛置身于新材料创新的“星辰大海”,创新成果触手可及。在连云港,全球首条千吨级T1100碳纤维生产线顺利投产;超高强钢助力“奋斗者”号成功深潜至万米海底;在南通,石墨烯导热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让5G手机的散热效率大幅提升200%;无锡企业研发的液态金属血管支架,正推动生物医用材料迈向国际前沿。2023年,江苏新材料产业规模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超过了2.1万亿元,在第三代半导体、高温超导等前沿领域涌现出47个全国单项冠军。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在悄然重塑着全球产业的版图。
“总书记的讲话意义深远,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让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我们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国装新材料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民坚定地说道。“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把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5%,并将市场占有率提高20%。”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通过提供高薪聘请、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国内外顶尖人才加入;同时,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选拔有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加大研发力度,聚焦前沿材料领域,围绕氧化镁、氧化锆等能够耐受更高温度的材料开展技术攻关,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整个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江苏正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跃升。正如那些奋战在研发一线的工程师们所说:“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深感使命在肩。江苏有坚实的基础、强大的能力打造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更多‘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文章围绕江苏新材料产业展开,先展示了连续氧化铝纤维等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接着说明江苏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列举众多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成就。还提及企业响应号召深化科技创新的计划,最后强调江苏以战略定力推动产业升级,展现出江苏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光明前景。
本文链接:http://www.lverk.com/news9146.html江苏新材料:破局关键技术,铸就产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