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这一事件,阐述了这一规划对北京乡村地区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明确发展定位、落实管控要求、科学布局功能空间等,同时也提及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多种举措。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李博)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传来消息,当下,北京市那120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毕。这一成果将为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促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由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来推动乡村振兴。大家知道,北京市域的面积大概有1.64万平方公里,其中乡村地区的面积就占了约1.3万平方公里,这个占比达到了市域总面积的80%呢。这1.3万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里包含着120个乡镇,有2500多个村庄分布其中。这片区域可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它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是守护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的重要空间,也是彰显首都历史文脉的重要窗口。这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给出的介绍。目前,北京市不仅完成了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还印发了《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这样一来,北京的乡村地区就实现了规划编制的全面覆盖,还有规划管理的全面覆盖,这对首都的乡村振兴以及城乡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确定了各个乡镇的发展定位和各自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要构建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在规划里,严格遵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底线管控要求,不断强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建设,稳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还科学地对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进行布局,着重强调要优化乡村地区各类空间布局,有序引导各区逐步形成大疏大密、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城乡空间形态。规划兼顾现状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且明确可以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各乡镇发展的实际需求,让资源要素集中且精准地投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规划实施阶段,各区要统筹安排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合理布局在乡村,有序承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优先盘活闲置的空间资源和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积极探索村庄建设用地兼容与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的模式,有秩序地释放农村土地要素的活力。在规划实施中,各区要持续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高效集聚,促使生态用地功能提升。有序推动农房改造和美丽庭院建设,推动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优先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村民养老、托幼等乡村公共服务的合理空间需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优化完善乡村社区生活圈。科学布局疏散空间和应急通道,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地区的安全韧性。在规划实施中,各区要深入挖掘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协调好城镇、村庄与周边景观资源的关系,形成有机交融的景观格局。注重保护乡村地区山水格局及农田肌理,塑造山清水秀村美、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推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北口镇、爨底下村等45个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在规划实施中,各区应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特色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实现路径。统筹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探索跨区域整合分散的乡村资源资产,加强资源资产协同配置。加强资源资产的塑造、分配、策划、运营和管理,加快推动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还提到:“我们引导用地指标、建筑规模等空间资源要素向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精准投放,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向新市镇、重点发展的村庄布局投放,从而实现空间资源供给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高效协同。”此外,还得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方面,推动城市优质资源进入乡村,实现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强城乡功能紧密联结。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乡村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消费应用新场景,让农村郊区成为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通过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使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达成“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完成的情况,阐述了这一规划对乡村地区的重要意义涵盖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举措,包括产业布局、资源盘活、乡村建设、文化保护、生态资源挖掘等,最终强调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实现路径。
本文链接:http://www.lverk.com/news946.html120个乡镇规划完成:北京乡村发展迎新机遇 北京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助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