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政协委员们积极参会履职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一些委员如蔡建春、谭岳衡、杨成长、杨宗儒等的提案内容,涵盖上交所专项行动、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多方面经济相关内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政协委员们满怀着一腔热忱,纷纷奔赴这场备受瞩目的“春日盛会”。
就在3月3日的时候,政协委员们就已经带着精心撰写的提案,陆陆续续抵达驻地,从而开启了他们履行职责的崭新篇章。《国际金融报》的记者专门来到政协经济界别驻地,针对委员们在今年所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了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对去年开展的专项行动给出了“效果不错”的评价。自去年3月起,上交所发布了《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从那以后,已经有多达1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并且大约有400家上市公司对落实行动方案的情况进行了披露。其中,在2024年的时候,沪市企业分红达到了1.9万亿元,而在今年(2025年)春节前,派息金额更是超过了3000亿元,回购增持金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蔡建春还表示,在未来,上交所还会持续不断地推动这项专项行动落地并取得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交银国际董事谭岳衡在今年带来了三份提案,重点聚焦在香港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以及推动改革强化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上,目的在于有效地提振资本市场需求。
谭岳衡表示:“希望不久之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能够被纳入港股通,这样一来,内地投资人在交易过程中就能够省去货币兑换这个环节,从而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这不但能够提升双币柜台的活跃度,还可以壮大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这可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我建议要加快推进。”对于近来多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这一现象,谭岳衡表示支持。在他看来,上市公司的素质和质量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当前香港市场有2000多只股票,其中不少是传统的金融和房地产企业,还有部分是家族式公司。吸引大量内地的科创企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能够优化香港资本市场的股票结构,对非优质上市公司份额进行稀释,从整体上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素质。而且,对于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而言,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市场,其投资人结构更加专业,这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改善,并且能够扩大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谭岳衡还着重强调,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较为严格,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合规方面的成本支出会更多,但是“严格监管和多合规成本有助于公司的稳健成长”。
近期,各地、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关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让民营经济能够同等地获得各种要素、同等地获得市场机会、同等地享有市场公平。在杨成长看来,要通过发展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来助力推动民营经济朝着科技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另一方面,在DeepSeek出现之后,民营企业推进数字化都与大平台、大模型相结合,所以要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尤其是要发展一些带有公益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来提供保障,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算力、数字化模式等。此外,绿色化也非常重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要以科技为动力,以绿色为导向。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在今年的关注重点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他特别提到,希望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进行并购重组,并且希望税务方面能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期间,政协委员们积极参会并提出了众多涉及经济领域的提案。上交所蔡建春关注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香港的谭岳衡聚焦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杨成长着眼民营经济发展要素公平及科技化等方向,杨宗儒则关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这些提案反映了委员们积极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态度。
本文链接:http://www.lverk.com/news967.html政协会议开幕,委员们积极履职各有重点,聚焦政协会议:委员们的经济发展提案亮点